格蘭修行周報0607- 尋找生命中的敬畏感

Jun 07, 2024 9:50 am

各位朋友好 本周想跟各位聊一種有益身心的情緒- 敬畏感


宇宙真的很神奇, 最近我繼續維持拜佛的習慣, 大概平均三~四天會拜一次八十八佛(時間不夠就拜三十五佛), 結果某一天看手機就看到一個視頻講述一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教授- Dacher Keltner 他做的一些關於情緒的研究.


裡面提到敬畏感(feeling of awe), 是一種最近在學界重新被正視的一種新的情緒, 以往敬畏感常常是被包含在其他情緒標籤下面, 但是最近這個情緒被獨立隔離出來做了許多研究.


首先Dacher對於敬畏感的定義是

"Awe is the feeling we get in the presence of something vast that challeng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like looking up at millions of stars in the night sky or marveling at the birth of a child."


我的理解是這是一種當我們遇到某種超越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時, 內心升起的一種感受. 譬如看到夜空裡面充滿著星星, 或者是看到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


image


或是對我來說, 最近被觸發的敬畏感是在拜佛最後會念誦的普賢行願品的文字: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Dacher的書中指出, 敬畏感生起時, 會降低我們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 精確來說是這個cytokine system, 敬畏感會降低這個機制的啟動機率, 而這個機制會讓身體溫度升高,一旦身體溫度變高後就會對心血管等系統造成影響.


另外他們也對一群75歲以上的長者做了實驗, 75歲是因為這個年紀的人普遍內心會呈現越來越憂鬱, 失落, 因為正在慢慢感受到生命中的能掌握的人事物漸漸消逝而去. 一個群組的人採取的awe walking, 就是每天出去散步時, 刻意的練習暫停自己的動作, 去觀察生命中出現的小小奇蹟, 譬如觀察公園的樹木, 感受自己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等等, 另一組就是正常過生活沒有刻意加入什麼元素. 結果顯示awe walk組的長輩們普遍感到壓力變小, 更快樂.


image


所以敬畏感有益於身心. 好, 但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敬畏感也會通到金剛經的無我觀!


書中提到我們腦裏面有一個幕後的大總管-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 (預設模式網路), 他是一個大腦中的隱藏指揮總部, 即使我們在休息或發呆時, 透過大腦造影實驗顯示 這個DMN仍然非常活躍在作動. 而這個DMN主要是一種當我們以自我中心視角來處理訊息時會啟動的大腦皮質區. DMN展現的功能非常像是唯識學裡面的第七意識-恆審思量, 創造出一種自我意識.


日本的一個研究顯示, 給一群人觀看會引發敬畏的大自然影片(譬如火山, 溝壑, 天空, 龍捲風, 火山, 閃電, 暴風雨等等), 會導致DMN的活化程度降低, 也就是說當我們生起敬畏感時, 腦中與過度自我(包括自我批評, 焦慮, 甚至憂鬱)有關聯的區域就會沉寂下來.


image


下圖是另一個Dacher 書Awe中的一個例子. 左邊是請遊客在舊金山漁人碼頭旁畫出"我", 右邊是請遊客在優勝美地畫出"我", 顯見單是身處敬畏的情境, 就能導向一個"渺小的自我" (優勝美地的"我"變得超小... 哈哈)

image


而當自我感漸漸消融之後, 我們理解到, 有些浩瀚的事物能將我們與其他人結合在一起. 讓我們變得不再關注自己, 反而會更積極的去同理別人. 感覺自己隸屬於某個遠比自己浩大的事物的一部分, 是很開心的一件事.


回到修行, 拜佛就是一個很好消融自我意識的功課, 更不用說拜佛帶來超誇張的功德.


永明延壽大師"萬善同歸集"裏頭就說到,


"業報差別經云。禮佛一拜。從其膝下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


拜佛一次, 從自己膝蓋下到金剛祭(地球中心), 一個微塵算一個轉輪王位的功德, 總共有那樣多的微塵量的轉輪王位功德.


image


我漸漸理解到為何懺雲老法師這麼樣的推廣拜佛, 喜歡拜佛.


昨晚我就受用了一次拜佛帶來的微小(但是驚人)效益.


我跟家人因為細故在半夜裡發生了一些爭執, 那是半夜, 已經上了一整天班, 又剛陪小孩放完電, 我已經累垮了, 突然就因為一些小事, 爭執開始了. 以前的我, 沒有受到佛教的訓練, 肯定會想"我已經快累死了 還來這個 睡覺是我的底線 我跟你拚了!" 然後可能就摔東西了. 但是昨晚, 雖然我還是嘴巴上有回應幾句, 但是我發現內心那個衝動的神經反應時間, 被"延長"了! 我發現我坐在那裡, 內心跑過一些憤怒的情緒, 可是那個"觀察者意識"介入中斷了這個本來要發怒的反應, 而那個我本來最在意的底線"想睡覺但是一直被叫起來吵架", 也被打開了. 我就坐在原地, 等著大家情緒退潮, 再好好的講開來. 最後是笑著入睡. 代價是今早因為晚睡冒了幾顆痘痘.


今早起來回想, 可能是最近拜佛, 有因為諸佛的加持, 感應出出內心本具"忍辱"跟"安定內心"的一些功德透出來.


以上是這周的心得分享, 祝各位修行精進, 周末愉快~


阿彌陀佛

Glen



Comments
avatar A
看來,拜佛可以對峙我執。其實我也有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會生氣,感覺煩躁,都是我執作祟。有時候放下我執,就會發現沒有甚麼好吵的。我自己經驗是有拜佛有懺悔(我是跟著禪寺做三昧水懺)脾氣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