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修行周報- 0503- 諸和合所為 如星翳燈幻
May 03, 2024 10:38 am
Hi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是一個天氣很好的周五, 陽光終於又出來了
本周想分享一本很棒的書- 叫做"我可能錯了"
這本書蠻多人在網路上介紹過了, 我之前聽過但一直沒找到機會看, 這周終於有機會一口氣讀完. 這是講述一個瑞典的成功商務人士決定放棄世俗生活, 跑去泰國森林寺廟出家17年後, 又決定還俗, 後來被診斷出漸凍症後展現出美麗的心理素質, 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真實故事.
確實是一本很好的書, 一方面我剛好上周去參加了一天的念佛共修, 其中也體驗了靜坐一段時間的內心挑戰- 會說挑戰是因為我過去的人生非常少靜坐的機會, 一安靜下來內心真的念頭亂竄- (譬如: 盤腿這個膝蓋好痛啊...會不會待會大家要拜佛時我站不起來, 這樣大家拜佛我一個人倒在地上...一定很糗, 現在安靜時我到底該繼續默唸佛?還是該來練習一下四念處的觀想呢? 恩,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 確實, 我現在身體好痠痛 確實很苦. 好想趕快去偷看手機阿.. 會不會漏接公司什麼重要電話?) 等等的念頭在心中不斷的漂浮亂竄, 跟書中提到的很多地方很類似.
書中寶貴的觀念非常多, 我一邊讀一邊做筆記, 以下節錄幾個我覺得很有共鳴的點:
- 你不會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你會一直擁有自己需要的
這讓我想到, 我們對於外境人事物, 功名富貴, 感情的強烈執著其實讓我們一直讓心靈住在"地震帶"上, 因為外境跟內心(包含佛教講的五蘊, 色受想行識)其實本質就是不斷變化, 我們想要控制這些外境跟念頭造成我們身心的不安, 譬如今天, 真實事件, 公司告知一個大案件終止了, 這也對我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但也讓我反省, 讓我感到不安的其實不是外境, 是我那一念執著的心, 想著"一定要成" "不成會出事" 其實,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試著感謝這過程中交到的朋友, 學習到的新東西, 我未必要一直住在那個在心中亂竄的"失敗念頭"裡面. 它不過是眾多亂竄念頭中的一個, 我了解它現在的勢力很龐大, 我尊重它, 但是我開始練習包容它, 我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覺察, 呼吸上, 轉頭一看, 窗外是美麗的星期五下午, 太陽終於又出來了. 這個美麗的一念, 跟剛剛焦慮的那一念, 都好, 我們都會好好相處的.
- 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
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 同時了解, 我可能是錯的. 這是本書的標題, 也是一個最核心的神祕語句. 這句話適用在感覺到衝突要起來之前, 覺察到自己的發怒心正在萌芽的時候, 趕緊告訴自己三次. "我可能是錯的"
要能將這句話派上用場, 除了心理要常保持非常謙虛之外, 我覺得這個體悟非常有金剛經中的"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的味道. 也通到大般若經的"一切法無所有, 畢竟空, 不可得". 其實金剛經這句, 我覺得玄奘大師翻譯的版本更能從文字上體會到為什麼我們不應該把每個念頭當真, 以下對照:
鳩摩羅什大師譯作:『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玄奘大師譯作:『諸和合所為 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 應作如是觀』
"有為法"這句, 若不聽法師講經會聽不懂. 但是"諸和合所為", 這個就比較能理解是, 五蘊(含括所有的物質跟意識)都是因緣具合而出現, 因為外境的出現本身就是因緣俱合才有, 所以對應產生的感受跟想法也都是當下因緣俱足才出現, 當處出生, 隨處滅盡. 這讓我感覺, 當下的"對錯"根本不是重點, 唯一能說是"對"的只有因緣法則這是確實存在的, 但我們要去擷取當下發生的某件事, 某個畫面, 某個場景去說這裡面有"我對你錯" 是沒有意義的, 當下的"他"跟"我" 都是因緣有, 因緣一旦別離, 這個"他"跟"我"的假名就失去意義了. 連"我" 都找不到了(沒有恆久獨立常存不變的我), 何況他人跟是是非非.
我認為這是金剛經最偉大的地方, 之所以名為"金剛", 是因為一旦能常常觀察經典中的道理, 所謂五蘊裡面找不到一個我(我們定義"我"= 恆常不變具有主導性), 這樣常常作意如理思惟, "我空"的智慧慢慢的出現後, 這樣的智慧就像金剛石一樣, 光明, 堅硬, 能破一切煩惱.
- 放下妄念後, 需要知道的時候, 就會知道, 你需要知道的事
以前剛學了凡四訓的時候, 心裡總是很急. 想著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收入變多, 就患得患失常常去廟裡求簽. 有一次, 我記得連續三個, 家裡附近的土地公廟/ 保安宮/ 算命老師- 都取得類似的籤詩或是指示說, 類似你明年春天事情就會明瞭了, 現在不用操心. 當時就是心裡躁動不安, 某方面把籤跟老師當作"心理諮商"在用, 明明知道事情推演需要時間, 但就是等不了, 急得要死. 後來果真在來年的春天, 案件慢慢水落石出, 回頭一想覺得, 真的是白操心了大半年. 學佛更久以後, 期許自己要更有"定力", 而這個定力來自平常"觀照"的能力, 平常若能透過細微的觀察心中的妄念其實不是真實的, 不是恆常不變的, 只是腦中的一些想像, 記憶, 過去習慣的神經元連結創造出來的一種"噪音", 久了, 我們能慢慢放下這些"噪音". 我們的定力就會出現了.
最後回到這周念佛的感想. 是很溫馨感動的.
感動的點- 回想起上週去念佛共修當中靜坐的那個場景. 大燈暗掉, 只剩香燈的光明, 微光之中看到大眾各自端坐靜默, 另我回想起淨界法師曾說過, 佛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
最後要離開人世之前, 佛陀的色身也要敗壞了, 此時需靠佛陀內心的觀照力, 提起正念往生. 就像人生最後一場戰役, 對佛弟子來說, 完全是一場內心的戰鬥. 這時平常的花拳繡腿都沒有用, 就只能靠自己能否"安住"心念. 此時, 是一片寂靜無聲的. 就像此時道場裡面靜默的大眾, 有多少功夫, 對於往生有多少信願, 騙不了別人, 自己最清楚. (當時應該只有我睜開眼睛到處亂看....慚愧)
溫馨的點- 講一個有點搞笑的, 但是對我來說有點不可思議.
我住的地方旁邊有個小巷子, 以前我常常晚上帶我兒子出去走一走或是騎腳踏車. 但是因為那條巷子有點陰暗, 雖然有路燈, 但是它是哪種白色的光, 看上去有點慘白, 所以常常覺得走那條路是有點危險, 陰暗的.
而就在最近, 不知為何那一條路整排的路燈被換成鵝黃色的路燈, 現在變成我很喜歡這條巷子, 因為晚上看起來溫暖多了, 那種慘白的感覺不見了, 變成一種溫暖的"家裏巷口".
有沒有可能是念佛以後, 將佛光引過來了呢?
祝您周末愉快
阿彌陀佛
Glen